2022年02月16日,星期三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时间:2015-10-15 16:42:56 来源:信立强 人气:
     5 月20日早上6点半,某三甲医院门诊楼一层大厅的10个挂号窗口前已经排出了十条“长龙”。等待挂号者有人用手托腮支撑着头,有人在和家人小声交谈。挂完 号的人不时侧着身从队伍的缝隙之中挤出来,直到出了队伍,才站稳长出一口气。门诊楼门口还不断有脚步匆匆的人走进来,排在“长龙”的队尾。
       74岁的周静萍大妈家住海淀区翠微路,最近半个月因腿部疼痛,到万寿路社区医院也看过病,用药一周可疼痛并没有缓解,所以想宣武医院挂疼痛科的专家号看 看,她和老伴早上6点就赶到门诊大厅来排队了,可到了才发现前面还是排了10多个人,只好和老伴轮流排队,一人排队,另一位就坐着歇会儿。6点50分她终 于挂上了号。

      43岁的刘东国这两天太阳穴附近有点疼,他也是6点半就赶过来排队挂号了。他解释说:“本来不想来大医院排队看病的,其实就近找个社区医院看看就行,医保 还能多报点。但是我家附近没有社区医院。所以不得已跑过来排队,看病钱也不少花……”
      
目前像周大妈和刘先生一样碰到就医难题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苦于社区周围缺少卫生服务机构,或社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够完善,而选择到大型综合性医院就 诊。常见病的患者来到大医院看病,无形中挤占了危急重症患者的医疗资源,导致其无法及时就医,也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多花了钱。4月17日,市卫生局在 2009年医政工作会上透露,北京将组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引导患者在大医院看病,到护理院或康复院进行康复,以合理分配城市公共医疗资源,盘活大医院的 床位和专家资源。

■完善政策
合理整合医疗资源

       今年的医政工作会明确了北京新医改的整体思路,即按照区域医疗共同体思路,重新整合全市医疗资源。今后,市内每30-50万人口的居住区,将会建立一个由 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几家专科医院、多家社区医院、康复院和护理院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引导患者在大医院看病,到社区医院、护理院或康复院进行康复。
       2006年市卫生局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转诊)去医院”的口号,鼓励居民遇到感冒、发烧等“小病”,不再去大医院排队挂号,就近在附近社区拿药治疗。 今年1月1日,社区首诊政策在25万参加“一老”医保的老人中试行。这些老人患平常疾病必须先到社区医院就诊,没有社区医院转诊单而直接去大医院就诊的, 医药费将不予报销。
       67岁的冯大妈家住西城区,她对附近的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不太满意。她说:“去年年底我发烧了,想着社区医院报销的多,就先去了社区医院。医生的诊断是风 寒感冒,我吃了俩礼拜的药也没见好转。最后还是去人民医院看的,确诊为慢性肾炎。”她坦言此后就不太信任社区医院了:“我的胃病不算特别严重,但我会说的 难受一点,希望能转诊到大医院去看。”
       今年的北京新医改也有意向放开大医院首诊的医保报销,让群众就诊在医院,康复在社区。这样既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又能够合理分配城市公共医疗资源,盘活大医院的床位和专家资源。

 

■社区医院
将为患者提供贴身服务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医院是一所1992年建立的一级甲等医院,担负着方庄小区十五个居委会十多万居民的防病保健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日门诊量500人次。 2004年7月,方庄医院在市内率先推出了责任制医生制度,俗称“片儿医”。与“片儿警”职能相仿,“片儿警”是保障辖区内居民安全的守门人,“片儿医” 则是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
       方庄医院院长李志新介绍,北京新医改后,社区医院将充分利用社区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亲近、贴身的医疗服务。方庄医院下一步将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医疗管理方 案,完善“诊疗-康复”体系建设,把双向转诊和信息共享相结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让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协力为患者打造闭合的医疗服务管理链。


■患者反映

便利是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
      
7岁的马梓生大爷是方庄医院的常客。他患有糖尿病和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一直在社区医院就诊、开药。最近他的“老慢支”又有点厉害了,感觉憋气、胸 闷,于是他步行5分多钟,到方庄医院看病。他说:“我到方庄医院特别方便,走会儿歇会儿也不到10分钟。而且挂号处一般就2-3个人等着,不到2分钟就能 挂上号。不像大医院,排队挂号、上楼下楼的都得累出病来。”
      
马大爷说:“我的病不是特别严重,在社区医院就可以接受治疗,没必要去大医院。”他认为,在能享受到同等医疗服务的情况下,人们当然选择更方便、更便宜的 医疗服务。方庄医院离家近、挂号时间短,而且马大爷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能报90%的医药费,“打了1折”的高性价比也同样赢得了老人的青睐。

■记者手记

全科医生是吸引患者的关键
       作为社区居民健康保健系统的守门人,社区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科医生,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功底,判断敏锐准确。他们在整个医疗管理方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社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
       有专家表示,社区医生中一部分人员只做预防保健,对医疗方面不涉足;另一部分只是从事专科医疗,缺乏居民防病保健的相关知识,并不能算合格的全科医生。
       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等专家呼吁,加强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提高全科医生的素质是当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当务之急。这样,真正为社区医院 提供合格的“健康守门人”,才能吸引患者到社区医院就诊,合理分配城市的公共医疗资源,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